专家信息: 吴兆林(曾用名:吴兆琳),上海理工大学教授。1947年出生。上海市青浦人。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吴兆林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吴兆林教授长期从事制冷/空调课程的教学,参与产品的研发,从事空调制冷产品测试装置的研究和开发,曾为春兰、海尔等公司开发产品及建造了较多的各种产品性能试验装置,并取得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及TÜV等论证机构的认可。长期以来,从事特种空调的研发工作,曾为各类食品、药物生产商完成各种温、湿度控制特种设备、各类制冷/空调设备配套厂完成产品性能测试装置。完成军用方舱、军用雷达车大型环境模拟试验室的研制,自动调温范围达-65℃ ~100℃。为空军研制开发军用飞机地勤通风/空调车系列,满足了我国各类军用飞机的地勤通风冷却要求,完全替代了俄罗斯进口的飞机空调车。该项目获得了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吴兆林曾参与“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蓄冷技术及其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新制冷工质热力性质图和表”,“冷冻干燥技术”等专业书籍的主要编写与审阅工作,还在核心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并取得六项专利权。 吴兆林于199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教育及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 社会任职: 1. 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2. 上海家电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 主讲课程: “制冷空调装置测试标准”。 培养研究生情况: 培养研究生数十名。 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主要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的研发。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先后主持完成春兰、海尔等公司的产品研发、测试装置研制共研制项目约30多项。 1. 特种飞机环控地面保障工程。 2. 军用飞机地勤通风、空调车。 3. 军用方舱高低温、湿热、热照环境模拟实验室。 4. “特种车载系统综合模拟环境试验室”,“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科研成果: 1 飞机空调电源地面综合保障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盛健;吴兆林 上海理工大学 2014 2 地面保障装备关键技术及装备 吴兆林;周志钢 上海理工大学 2010 3 离心通风机 吴兆林;周志钢;顾开春 上海理工大学 2004 4 K/VKT型系列飞机空调车 吴兆林;周志钢;李守惠;徐华;马晓艳 上海理工大学 2005 5 高低温方舱试验室 吴兆林;刘贵祥;陈剑波;翁文兵;冯兴华 上海理工大学 2001 主要成就: 在流体机械、暖通空调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参与《热泵技术及应用》、《冰蓄冷技术》、《新工质热力性能图表》、《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等7本专业书籍的编著,获多项专利,获二次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完成春兰、海尔、上海日立压缩机厂等空调制冷设备生产厂商委托的研制项目约三十多项。 其中:焓差法实验装置约三十套。用于空调器、空调机组的性能测试,为工厂节省开支。春兰空调的实验装置经国家认证成为江苏省质量监督局空调器测试法,并已取得TUV、CE等国外认证证书,可用于出口产品的检验。 发明专利: 1. 一种双热源热泵热回收新风机组 盛健; 周志钢; 吴兆林; 刘瑛; 黄虎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10-03-31 2. 一种双冷凝器恒温恒湿机组 盛健; 吴兆林; 周志钢; 虞海峰; 郝玉影; 贾楠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10-03-31 3. 空调器四通换向阀性能测试专用夹具 吴兆林; 翁文兵; 陈剑波; 付行军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00-10-04 4. 空调器四通换向阀自动测试装置 翁文兵; 付行军; 陈剑波; 吴兆林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01-02-21 5. 离心通风机 吴兆林; 周志钢; 顾开春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04-10-27 6. 一种光电传感热气旁通融霜式冰箱及工作方法 盛健; 吴兆林; 周志钢; 申晓宇; 张科; 刘九菲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10-02-24 7. 利用柴油机排气废热的飞机地面空调车 周志钢; 吴兆林; 刘金龙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10-09-01 8. 飞机地面空调车 周志钢; 吴兆林; 刘金龙 【中国专利】上海理工大学 2010-11-03 论文专著:
在流体机械、暖通空调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参编著作4部。 出版专著: 1. 《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参编 2. 《蓄冷技术及其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参编 3. 《新制冷工质热力性质图和表》参编 4. 《冷冻干燥技术》参编 5. 《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参编 6. 《热泵技术及应用》 7. 《冰蓄冷技术》 8.《新工质热力性能图表》 9.《多联机实用技术》主编 发表期刊论文:
1 多功能军用飞机地面液冷车研制与实验 盛健; 张华; 吴兆林; 豆斌林; 周志钢 制冷学报 2019-08-14 2 陶瓷和金属正温度系数电加热器功率衰减特性研究 盛健; 张华; 黄加连; 吴兆林; 倪彬 制冷技术 2017-12-15 3 机场地面专用空调设备制冷试验工况的讨论 周志钢; 吴兆林; 张华 暖通空调 2015-01-15
4 高低压级流量比对双级压缩热泵影响 盛健; 吴兆林; 周志钢; 李生飞 低温与超导 2011-04-24
5 两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结霜性能试验研究 金宁;李生飞;张科;吴兆林;沈永兵 制冷学报 2010-10-16 6 上海某制药厂洁净空调调试体会 盛健; 周志钢; 吴兆林 制冷与空调 2010-06-28 7 世博园汉堡之家辐射顶板系统设计计算与研究 刘九菲; 吴兆林; 沈莉华; 张雄波 制冷与空调 2010-06-28 8 水冷冷水中央空调变工况下水系统流量研究 盛健; 吴兆林; 周志钢; 虞海峰; 郝玉影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0-06-05
9 飞机地面加液冷却车的应用与发展 张科; 周志钢; 吴兆林 流体机械 2009-12-31 10 两级复叠低温制冷机组制冷剂的替代 张科; 周志钢; 吴兆林 低温工程 2009-12-15 11 基于Matlab分析负荷对多联机IPLV的影响 虞海峰; 周志钢; 吴兆林 低温与超导 2009-11-24 12 封闭式冷却塔冷却水出口温度的建模 虞海峰; 吴兆林; 周志钢 流体机械 2009-10-31 13 太阳能与空调冷凝热回收在酒店中的一体化设计 盛健; 吴兆林; 周志钢; 虞海峰; 郝玉影 制冷与空调 2009-10-28 14 R22和R410A多联式空调机组经济配管长度理论研究 盛健; 周志钢; 吴兆林; 虞海峰; 郝玉影 建筑科学 2009-10-20 15 一种毛细管辐射结合独立新风一体机的设计计算与研究 刘九菲; 吴兆林; 张雄波; 郭燕强 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 2009-10-15 16 低温复叠机组中R404A/R23替代R22/R13的理论研究 盛健; 周志钢; 吴兆林; 王维; 马勇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9-10-15 17 一种节能型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和计算方法探讨 张科; 吴兆林; 周志钢 流体机械 2009-09-30 18 恒温恒湿空调双冷凝器节能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张科; 周志钢; 吴兆林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09-09-20 19 带经济器涡旋压缩机系统的研究 郝玉影; 吴兆林; 唐华杰 制冷 2009-09-15 20 一种新型家用热泵型蓄能空调系统分析 盛健; 周志钢; 吴兆林; 虞海峰; 郝玉影 制冷 2009-09-15 21 飞机地面空调车的应用与发展 张科; 周志钢; 吴兆林 低温与超导 2009-08-24 22 复合冷凝空调机组的分析 盛健; 吴兆林; 周志钢 低温与超导 2009-08-24 23 三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实验 盛健; 周志钢; 吴兆林; 齐和乐 低温工程 2009-08-15 24 低温复叠系统制冷工质替代研究 王维; 吴兆林; 周志钢; 马勇 流体机械 2009-07-31 25 电加热融霜在冷风机融霜过程的优化 郝玉影; 吴兆林; 王维; 周志钢 低温与超导 2009-07-24 26 低温工况下冷风机结霜性能研究 贾楠; 吴兆林; 王明 低温与超导 2009-07-24 27 恒温恒湿空调三种工况下自动控制研究 盛健; 周志钢; 吴兆林; 贾楠 低温与超导 2009-06-24 28 涡旋压缩机经济器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与性能分析 张科; 吴兆林; 周志钢; 唐华杰 低温与超导 2009-05-24 29 PLC对并联压缩机组及风冷冷凝器的控制 齐和乐; 吴兆林; 周志钢; 李鹏; 应波 自动化仪表 2009-04-20 30 上海某建筑中央空调机组的优化运行方案 王明; 吴兆林; 郏京武 制冷与空调 2009-02-28 31 三级自动复叠制冷中制冷剂配比计算方法研究 盛健; 吴兆林; 申晓宇; 周志刚 低温与超导 2009-02-24
32 回路设计对冷风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维; 周志钢; 吴兆林 制冷 2008-12-15 33 新型冷库冷风机控制器 王明; 吴兆林; 周志刚 制冷与空调 2008-04-28 34 高层建筑多联机室外机分层设置制冷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高涛;吴兆林;周志刚; 暖通空调 2008-03-15 35 热泵除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黄祎林; 吴兆林; 周志钢 化工装备技术 2008-02-10 36 高层建筑分层设置多联机室外机吸排风气流模拟及优化 吴兆林; 高涛; 孙稚囡 暖通空调 2008-01-15
37 客车空调系统性能测试软件的研制 吴俊云; 陈国娟; 王刚; 吴兆林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7-12-15 38 涡旋式压缩机经济器系统的应用研究 唐华杰; 吴兆林; 周志钢 流体机械 2007-09-30 39 风口布置对空调车室内流动与传热影响的数值研究 吴俊云; 陈国娟; 吴兆林; 王刚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7-08-15 40 对采用离心式风机供风的定压变流量系统供风方式的探讨 樊斌; 吴兆林; 林锦荣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7-06-15 41 上海某历史性建筑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孙稚囡; 吴兆林; 周志钢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7-03-30 42 化工实验室恒温机设计探讨 樊斌;吴兆林; 制冷与空调(四川) 2007-03-15
43 基于PLC的液冷系统自动控制 高涛; 吴兆林; 周志钢 自动化仪表 2006-09-20 44 废水热源热泵热水系统的探讨与性能分析 桂秋静;吴兆林;金宁; 暖通空调 2006-07-15 45 从安装调试看影响流化床制粒的因素 郏京武;黄恺;吴兆林;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6-04-30 46 油冷却机在线性能测试装置的设计 陈建昌; 吴兆林; 周志钢 流体机械 2006-04-30 47 飞机地面空调车和军用飞机地面液体冷却车的应用及发展 唐华杰;吴兆林;周志刚; 流体机械 2006-02-28
48 水泵测试系统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分析 林锦荣; 吴兆林; 周志钢; 顾开春 流体机械 2005-10-30 49 斜盘式压缩机运用经济器循环的节能分析 顾开春; 吴兆林; 周志钢; 邵伟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4-04-30 50 冷藏柜制冷系统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陆雪忠; 吴兆林; 林锦荣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4-03-30 51 机械过冷的制冷系统在汽车空调中的应用 顾开春; 张华; 吴兆林 制冷与空调 2003-08-28 52 电梯空调设计特点及凝结水消除方案比较 周志钢; 吴兆林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2-09-30 发表会议论文:
1 陶瓷与金属PTC辅助电加热器加热特性初步研究 盛健;黄加连;吴兆林;张华;倪彬 2016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 中国会议 2016-11-08 2 三种空调辅助电加热器RoHS检测分析 倪彬;盛健;黄加连;陈康乐;黄骥 2016年中国家用电器技术大会 中国会议 2016-11-08 3 以废水为热源的热泵热水系统的探讨与性能分析 桂秋静; 金宁; 吴兆林; 夏威伟 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学术年会 中国会议 2006-10 4 热泵干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高涛; 吴兆林; 周志钢 第四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 中国会议 2006-04
荣誉奖励:
1.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 2003年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3. 2004年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09年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媒体报道:
前瞻与实用完美结合主义者——对话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吴兆林时间:2010年05月14日 吴兆林简介 吴兆林,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的研发。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春兰、海尔等公司的产品研发、测试装置研制,共研制项目约30多项。其中:空调器、压缩机测试装置约30套,用于空调器、空调机组及压缩机的性能测试。春兰空调的实验装置经国家认证现成为江苏省质量监督局空调器测试中心,并已取得TUV、CE等国外认证证书,可用于出口产品的检验。近年来主持飞机空调车研发,并2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流体机械、暖通空调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 在业内,提起《热泵技术及应用》、《冰蓄冷技术》、《新工质热力性能图表》、《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等书籍,几乎无人不晓。这些专业且实用书籍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经过多次邀约,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有幸采访了系列丛书作者之一,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吴兆林教授。 与吴兆林教授的访谈也是从他编撰的著作开始的,他主编另一本书籍——《多联机实用技术》已经进入倒计时,有望在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吴兆林教授为人很谦逊,认为自己微薄的学术成就来源于行业的机遇。 设计:前瞻与实用结合 吴兆林教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数据说话。2000年前后,国内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发展迅猛,安装市场混乱,竞争无序,国内没有一本能够系统介绍实用技术方面的教材。在此背景下,吴兆林教授等专家参与编撰的《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等书籍,将前瞻与实用有机结合,列举了大量实例,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当时,参考资料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对于暖通从业者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该书一版再版,畅销多年。 吴教授坦言,在设计方面如何将前瞻与实用结合往往说得容易,但很难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则是:能够考虑未来长远发展、具有理论先进性的技术往往昂贵而难以实施;能够满足目前需求的实用技术却又往往具有诸多局限性,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中央空调不仅安装要规范,选型匹配同样重要,此外还要有长远的眼光。他告诉我们,现在很多问题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造成的。比如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为了省钱,原本应该安装6 HP机组而用4 HP机组代替,结果造成用户与开发商的纠纷,反而赔了很多钱,得不偿失。由于多联机在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方便,很多办公大楼采用此类机组,单体建筑面积好几万平米的都有。有些供应商为了迎合用户的要求,完全不顾冷媒铜管的长度与冷量衰减关系的科学原理,将冷媒铜管的长度越加越长,结果造成用户耗电量的大大增加。 吴兆林表示,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同时兼顾现在和未来,必须在理论层面和实用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同时满足经济要求和环境要求。 低碳:机遇与挑战并存 吴教授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应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他说,中国是暖通设备制造大国,而不是强国。目前国内家用空调的生产能力大概在五六千万台,其中国内销售量3 000多万台,出口量1 000多万台。以每台1 000 W功耗计算,1 000万台意味着1 000万/kW的功耗要增加,装机容量要增加,国家为此要投资兴建发电厂。此外,美国从2010年1月1日已经禁止了用R22为冷媒的新空调器的销售,势必给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压力,空调企业必须考虑选用新冷媒。 在吴教授看来,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他认为,发展低碳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美国为了达到减排目标准备推行碳关税,这对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者将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对那些掌握低碳核心技术的企业则是个很好的机遇。暖通行业是个耗能大户,谁先掌握核心技术,谁将受益无穷。 吴教授认为,实现“低碳暖通空调”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条巨大产业链,只有暖通空调产品企业自身进行的努力和尝试还远远不够,必须和相关行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才能实现“低碳暖通空调”的追求。 未来:系统集成是主导 在吴教授看来,暖通行业前10年是以单个部件研究为主,比如传热、传质、压缩机的性能研究等。随着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向各个行业的渗透及发展,今后暖通行业将以系统集成更加智能化为主导,将IT行业与暖通行业等相结合,通过自动化的管理,使得暖通设备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达到更节能和舒适的目的。 吴教授认为,暖通行业系统集成的关键是如何优化系统,除了开发新型压缩机、换热设备等部件外,更需要对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及智能化控制。暖通空调行业更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共同参与,多种技术相互渗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来源:《机电信息》2010年第10期 |
媒体报道:
时间:2010年05月14日
吴兆林简介
吴兆林,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曾任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现任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冷冻空调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制冷/空调设备的研发。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春兰、海尔等公司的产品研发、测试装置研制,共研制项目约30多项。其中:空调器、压缩机测试装置约30套,用于空调器、空调机组及压缩机的性能测试。春兰空调的实验装置经国家认证现成为江苏省质量监督局空调器测试中心,并已取得TUV、CE等国外认证证书,可用于出口产品的检验。近年来主持飞机空调车研发,并2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流体机械、暖通空调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50余篇论文。
在业内,提起《热泵技术及应用》、《冰蓄冷技术》、《新工质热力性能图表》、《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等书籍,几乎无人不晓。这些专业且实用书籍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经过多次邀约,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有幸采访了系列丛书作者之一,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吴兆林教授。
与吴兆林教授的访谈也是从他编撰的著作开始的,他主编另一本书籍——《多联机实用技术》已经进入倒计时,有望在年底与广大读者见面。吴兆林教授为人很谦逊,认为自己微薄的学术成就来源于行业的机遇。
设计:前瞻与实用结合
吴兆林教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数据说话。2000年前后,国内家用中央空调市场发展迅猛,安装市场混乱,竞争无序,国内没有一本能够系统介绍实用技术方面的教材。在此背景下,吴兆林教授等专家参与编撰的《家用中央空调实用技术》等书籍,将前瞻与实用有机结合,列举了大量实例,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当时,参考资料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对于暖通从业者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该书一版再版,畅销多年。
吴教授坦言,在设计方面如何将前瞻与实用结合往往说得容易,但很难落到实处,具体体现在技术层面上则是:能够考虑未来长远发展、具有理论先进性的技术往往昂贵而难以实施;能够满足目前需求的实用技术却又往往具有诸多局限性,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中央空调不仅安装要规范,选型匹配同样重要,此外还要有长远的眼光。他告诉我们,现在很多问题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题造成的。比如有一个房地产项目,开发商为了省钱,原本应该安装6 HP机组而用4 HP机组代替,结果造成用户与开发商的纠纷,反而赔了很多钱,得不偿失。由于多联机在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方便,很多办公大楼采用此类机组,单体建筑面积好几万平米的都有。有些供应商为了迎合用户的要求,完全不顾冷媒铜管的长度与冷量衰减关系的科学原理,将冷媒铜管的长度越加越长,结果造成用户耗电量的大大增加。
吴兆林表示,我国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都必须同时兼顾现在和未来,必须在理论层面和实用层面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同时满足经济要求和环境要求。
低碳:机遇与挑战并存
吴教授综合分析了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应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他说,中国是暖通设备制造大国,而不是强国。目前国内家用空调的生产能力大概在五六千万台,其中国内销售量3 000多万台,出口量1 000多万台。以每台1 000 W功耗计算,1 000万台意味着1 000万/kW的功耗要增加,装机容量要增加,国家为此要投资兴建发电厂。此外,美国从2010年1月1日已经禁止了用R22为冷媒的新空调器的销售,势必给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企业带来压力,空调企业必须考虑选用新冷媒。
在吴教授看来,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他认为,发展低碳必须掌握核心技术。美国为了达到减排目标准备推行碳关税,这对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者将带来极大的压力,但对那些掌握低碳核心技术的企业则是个很好的机遇。暖通行业是个耗能大户,谁先掌握核心技术,谁将受益无穷。
吴教授认为,实现“低碳暖通空调”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条巨大产业链,只有暖通空调产品企业自身进行的努力和尝试还远远不够,必须和相关行业形成良好的合作,才能实现“低碳暖通空调”的追求。
未来:系统集成是主导
在吴教授看来,暖通行业前10年是以单个部件研究为主,比如传热、传质、压缩机的性能研究等。随着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向各个行业的渗透及发展,今后暖通行业将以系统集成更加智能化为主导,将IT行业与暖通行业等相结合,通过自动化的管理,使得暖通设备能够得到精确的控制,达到更节能和舒适的目的。
吴教授认为,暖通行业系统集成的关键是如何优化系统,除了开发新型压缩机、换热设备等部件外,更需要对系统进行科学的优化配置及智能化控制。暖通空调行业更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共同参与,多种技术相互渗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来源:《机电信息》2010年第10期